Thursday, June 18, 2015

GOGORO-電動車的新領域




最近很夯的GOGORO發表了他家電動車的售價$128,000,綁訂每月電池$899(前兩年免費)的使用費。這樣的定價遭到PTT一面倒的批評與諷刺,大致上有幾種看法如:$128,000售價過高比一般機車貴了一倍以上、其他的電動機車三萬左右而已。$899的燃料費用比一般機車每月$300-500的費用也是貴了一倍以上、沒電了只能到專門交換站充電。獨規的零件維修必定會只能到原廠維修到時被亂喊價。

而針對於商品價格的大肆批評,很多鍵盤行銷大師也紛紛提出了相同的行銷想法,覺得應該先用低價衝市占率拿下市場,讓消費者認同後自然而然就有品牌價值,建立了電動車界標竿後就可以在市場橫行,吃下市場拿下電池規格化以後其他廠牌進來要以自家電池為準,之後操作電池交換站就有大筆的利潤進來,一開始訂出個高額售價沒人會買注定會失敗。

但其實這樣的訂價個人覺得或許很貴(老實說折價一半我也不會買...)(那還那麼多廢話!),但並沒有到不合理的地方,今天一面倒的批評也有很多人只是單純的拿一般機車來做比較,如果今天Y牌車和K牌車各推出一款類似的車型一個賣4萬一個賣12萬那廠商的確腦袋有洞,但事實上GOGORO的電動車市有許多和一般車不同的方向概念,直覺性的相比其實有許多不適合之處。

從環保概念來看,可以產生較低程度空汙的電動車收費和一般排氣車相比當然多了點價格空間的允許,但能夠容許多少就看當地市場的接受度(看網路的發言台灣大概接受度趨近於0...,而且光是連個綠電都沒人要買)。

而從性能來看,在電動車領域相比,大部分的電動車都沒有一般機車的程度,而GOGORO算是達到正常機車操作。所以如果拿一般三四萬的電東車來看GOGORO的走高定價也不算不能考慮。同樣為電動車,最能拿來比較的是6/15中國發表小牛電動車,以較高規格的動力版來看,售價約2萬5000台幣,可續航100公里,最高時速約45KM,採用SONY鋰電池和BOSCH的動力系統。如果只看價錢C/P當然勝GOGORO,但細看續航力和時速,GOGORO的極速約95KM,續航力140KM,可和一般100/125CC機車相比,而小牛還依舊只算是電動代步車的程度,其實也不是同一個級距的車款。

大陸新創的電動車小牛N1-(在群眾募資網站聽說已募到到五千萬以上RMB)
而電池採用交換站的方式來進行快速充電更新的模式算是優秀的地方,傳統的電動車充電模式多半需要一段時間的充電沒法快速完成(小牛號稱六小時充電),電池的穩定性基本上算是電東車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電動車很大部分的維修都出在電池上面,所以GOGORO採用交換站更換充好的新電池算是很棒的做法來解決電池維修的問題。不過電池交換站的數量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法達到大量設點提供方便而快速的電池更新,消費者恐怕很難接受這樣的充電模式。但要達到大量的據點勢必要討論到站點收購、舖設和裝置,裡面必定有許多隱藏成本的問題還有政府法規規範的考量,應該也是GOGORO訂價如此高和月收899的電池費用的原因之一(但其實這本來就該是要開拓藍海市場所需付出的成本,這樣將成本直接轉移到消費者手上其實不是個很恰當的理由)

而對於行銷鍵盤大師們的想法,先用低價不惜成本的模式吃下市場的行銷模式,如果還是學生的我的確也是抱著相同的想法,其實這幾年的行銷顯學好像總是抱有著用低價甚至免費的模式來衝市占達到市場領先建立門檻,而之後就好像可以有源源不絕的利潤進來,然後舉出GOOGLE,FACEBOOK,食神的沙尿牛丸(!?)等等的例子,但客觀來說,這樣的行銷策略有其成功的地方但不能當作通例來套用,當你將商品當作搶市占的工具,你的獲利來源是必要從其他的地方來補,可能是附加物/耗品/廣告等等,但當你本身就是無庸置疑的市場領先者,是否有必要為了搶市占而採用這種極端的模式來進入市場,要知道,當商品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定位後,是很難再進行品牌形象的扭轉。所以低價搶市占策略我覺得是個選擇的方向,但也不用把它當作成功準則來膜拜,

有些專業的網友提出GOGORO的材料使用其實是對得起13萬的訂價,甚至已經低於成本,但899的電池費用則是遠高於成本(個人猜測大概有50-70%左右的毛利,當然這是不考慮交換站的架設那些有的沒的成本,畢竟我覺得那本來就該是廠商要付出的固定成本,不可以把它轉嫁進電池本身的成本),如果屬實,就某方面來說GOGORO也是做出了用低價不管成本(當然台灣大部分的消費者不會接受這是所謂的"低價"理論)搶市場,之後用高利潤的獨規電池服務來大舉回補收益。對GOGORO而言可能比起電動車售價,電池費用才是更重要的關鍵要素。畢竟在獨規的市場耗品是肥到不行的收益項目,但前提是之後市場要能做的大做的長久。

再看回$128,000的售價,以現在100-125CC售價大概落在$65,000-85,000左右,這樣的價錢的確無法接受,如果考量到環保和創新科技的加分,加上政府的電動車補助,個人猜測如果訂價在98,000左右(扣掉補助實付金額在八萬多左右)應該會是比較具有兼顧挑戰市場和獲利的平衡點。而電池的月使用費應該要按照使用里程來做調整才比較合理。

不管如何這樣較為創新的代步工具還是值得關注後續發展的,只希望雪紅姊別又把它炒一炒之後再把它玩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