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3, 2017

分裂-Split




"We are what we believe we are"

從電影一開始就是緊湊連貫的劇情,讓人很快進入電影的節奏,而在狹小的空間內女生們困惑、逃亡、絕望等負面情緒滿有待入感的,然後James的人格切換讓人驚豔,看到中段我還在想說哇賽今年春節最好看的電影,可是劇情到後半段突然變超級系電影是怎麼回事,雖然有提到多重人格可以連肉體都改變,不過一直強調這是人類進化的理論讓人很跳出前半段暗黑緊湊感阿,從黑暗驚悚變成吃人怪物,這編劇你不是天才就是神經病,但不管怎樣都要記得吃藥...。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前半段精彩,但後半段讓人稍微嘆氣的電影,不能說完全說爛尾,但這部電影應該可以更好。無論如何導演奈沙馬蘭還是幫他自己要回了一半的名聲?


多重人格的電影往往是個飆演技的機會,我最愛的James也盡情展顯自己的演技,精彩的人格切換表演的確讓觀眾感到滿足,而正妹女角貫穿全場的確是賞心悅目,但太多的空靈搞得癡呆癡呆樣有點可惜...。演心靈受傷的小女孩應該是有很多演技發揮的地方啊,從頭到尾同一號表情讓人有點出戲阿...。而且從頭到尾一直灌輸女主因為幼時的遭遇嚴重打擊身體和心靈,我還很高興地以為這部片最後一定是超展開的讓女主角因為過度的壓力引爆幼時的記憶成為另外一個多重人格,結果只是讓野獸看到那些傷痕判斷她是純潔的靈魂而放她一馬,這也太無趣了吧,奈沙馬蘭的電影不是應該要有更跳的爆點嗎?


電影中間醫生和James鬥智的部分滿精彩的,醫生各種理智分析讓人讚嘆,可惜最後明明發現發現真相不趕快離開尋求幫助而突然弱智的亂闖,真的是標準的不作死就不會死,枉費前面那麼精明的形象,真替醫生掬兩把眼淚。


電影最後James繞跑,還一副要show給全世界看,再加上打不死的老布出來(聽說是前作的梗,我沒看過),該不會接下來就是暗黑版雜燴大拚場,新的電影宇宙誕生,然後各種stage 1,2,3出來,這年頭系列作錢就是好賺...

這部電影我會給個好雷,值得進電影院感受一下James飆演技和全片緊湊緊張的氛圍,分裂還是有它令人感到精彩的地方。

Amazon Go-遇見未來的生活模式


在2016年底,電商巨人Amazon推出了新型態實體便利店Amazon Go,號稱完全捨棄結帳流程,消費者拿了商品就可以走,不用再作惱人的排隊結帳,一切就是這麼快速簡單。這樣革命性的實驗商店,當然讓所有人非常驚豔,未來的消費模式就這樣跳進大家的眼前,。不過大家好像都只注意到快速免排隊免結帳的功能,但實際上這樣的經營模式到底可以帶給市場甚麼樣的衝擊?

<如果Amazon Go實驗商店進駐台灣>
金流:
台灣目前便利商店數約略12,000間,一間店單日業績約略在5~8萬之間(以上數據來自統一超和全家年報),這邊假設因為型態的不同,Amazon Go 的單店單日業績約略只有低標的一半也就是2萬5,假設開1000間店,一年就是近百億的業績(2016統一超約略5000店,年收1300億),看起來還好,但請注意這都是用線上付款模式,也就是至少是綁定信用卡,從天而降的百億信用卡消費業績,對於金融銀行業來說怎麼看都是大補丸來著,如果真的開始這樣的銷售型態,一定是每間信用卡必爭的戰場。

人力:
以往一間超商大概需要8~12名人力來維持營運,佔整體營運15~20%的營運成本,以Amazon Go的營運模式,不在需要結帳人力,人力需求會減到一半以下,等於節省了8~10%的營運成本,這中間的收益對於目前人力成本龐大的服務業來說是相當巨大的利多。

大數據分析:
因為消費數據都直接上雲端系統,各店數據可以第一時間反應至中央系統管理,營運部門可以更有效的操作數據分析,去進行商品開發、倉儲管理、進貨出貨和物流配送等系統優化,有效降低營運成本。例如系統可以自動判斷各店的各類商品預計甚麼時間點需要補貨,由程式自動下單進行配送至店面,不在是由各店面點貨再按照消費數量叫貨,這中間一來一往產生的差異放大到整個組織是相當驚人的時間與金錢成本。

其實無結帳購物流程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概念,只是當時提出的作法是給每個商品貼上RFID的標籤,藉由掃描標籤來判定甚麼商品被消費者帶走,但因為對應的標籤成本過高,最後這項技術到現在還沒見到甚麼消費市場有在使用。而Amazon這套系統目前猜測是採用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和感應器判定,由大量的鏡頭和感應器去輔助電腦判斷消費者取用了甚麼商品然後丟入消費者的電子帳戶內,最後在離開店面的結帳區域將對應的商品完成交易,讓整個流程全由電腦去判讀,相當驚人的科技。

Amazon Go是一個預計為期四年的計畫,照估計離正式展開連鎖設立,大概還要三到五年左右的試驗,整體市場成熟應該還需要個十年時間吧,但可預料的是台灣到時應該還是令人感到難堪的一片空白,勢必是等到別人的技術成熟才開始進行"討論",然後大鳴大放的說這是新世代的開始,但早就不知道落後別人到哪去了。無現金交易是這個世代的潮流,也已經在世界各地發展,但台灣現況竟然還在吵一個第三方支付當作很了不起的事。看著台灣從政府到產業對於新科技和創新的低接受度以及進展微薄的相關研究與開發,實在是讓人對台灣的競爭力搖頭...